日
潘家园的地摊、那些在附近租房,在大棚内长租一块摊位的,他们上货都在北京,有时报国寺,有时淘宝城,总之他的足迹不会出北京城,当然也有外地给他送货的,但是价格又增加一成。
而很多地摊的摊主却是外地的“游商”,他们是周四在天津沈阳道,或者北京的报国寺,或者在锦州的文化大集,周末在潘家园,周日下午离开,到内蒙、东北、山东、山西去寻觅,下周又回到北京地摊,这样的人过去称为“包袱客”,晚清民国时期就有这样的伙计自己没有店铺,靠这样的转手和眼光给一些店主淘货,靠市场差价投机生存,在市场中成长;有一定的鉴别眼光,他们受资金和成本压力,不会积压太多的物品(好的也例外),而且他们也不是全才,懂一些但不是很专业,购买的物品有真有假,能否捡漏就要看你自己的眼光了。我就是在这样一位包袱客手中捡到一个漏,就是我一直带着手上的手镯,因为是10月底,天气不好,阴雨绵绵,人们也没有出来找宝的兴趣,压缩了一大半竞争对手出现的概率;两天摆摊他可能也没有卖出几件物品,心气劲已经下来了。我赶着周日的下午4点多再一次到了他的摊位前,他心情沮丧的正要收拾行李去火车站;我拦下他,连镯子一起拿了一些物品,总共1200元,其他的是什么我已经记不得了,但是这一个唐晚辽时期的和田飞天手镯多少人看到后都羡慕不已。我自己总结这次捡漏的原因就是季节、天气、日期和时间上我都占有优势。
暂无评论